20190620101627814
电话:0756-3667786
LOGO

为解决气荒 中国借鉴美欧经验准备这样干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11-04 分类: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加快储气能力建设责任书》一旦落地,必将掀起国内储气调峰设施的建设高潮。

【侨报网综合讯】近日,中国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一份名为《加快储气能力建设责任书》的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加快储气能力建设责任书》一旦落地,必将掀起国内储气调峰设施的建设高潮。

意见稿要求,2020年底前,上游气源企业要形成不低于年合同销量10%的储气能力,城市燃气企业和不可中断大用户则要形成不低于年用气量5%的应急储气能力,同时督促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力争在2019年供暖季前,形成不低于保障本区域全年日均3天需求量的应急调峰能力。

中国能源报微信号27日称,据业内人士测算,发改委提的政策如落地,将催生一个总投资额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储气调峰建设市场。

作为调节天然气供需平衡的“中枢”,当前中国天然气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供需两旺”的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需求增长,成为2017年天然气迎峰度冬的明显短板。而这块短板如不尽快弥补,天然气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当前全球天然气调峰应急储备能力平均水平超过10%(占年消费总量的比例),中国只有约3%。

纵观欧美发达国家成熟天然气市场运营经验,以必要的应急调峰能力平抑季节性消费差异,是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从加拿大建成第一座地下储气库,世界储气库建设与运营已有百年历史。美国储气库工作气量占年消费量的17.4%,欧洲各国已建成投产大量储气库,多数国家储气设施的储备能力占年消费气量的15%以上,德国达到25%。欧洲储气库运营已有数十年经验,随着中国储气库的投产运行,有必要了解欧美储气库系统信息和管理运营模式。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就曾表示,中国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稳步推进储、供气能力和管网建设。“争取在较短时期内达到供应本地区,特别是本城市10天左右的储气能力。同时要下更大力气创建2亿方左右的调峰机制,其中1亿方调峰能力建设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主要供气企业完成,另1亿方要落实到地方。”据悉,2亿立方米的调峰机制是按照冬季高峰日用气量20%的比例确定的。

目前中国超过80%的省(区、市)已与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需承担的调峰任务。但全国最大、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城市北京却为此犯了难,北京也是目前仍未与国家发改委确定调峰任务的少数地区之一。一位接近北京燃气集团的人士说:“作为北京市唯一的管道天然气运营商,该公司2017年天然气供应量达到近154亿方,全年日均供气近4200万方,日高峰气量达1亿方左右。“如果按高峰日用气量的20%确定应急调峰能力,北京至少需具备3天2000万方的应急调峰能力。但北京目前给国家发改委承诺的应急调峰气量只有800万方,两个数字差距悬殊,完成难度截然不同。”

2月6日,来自澳大利亚的“中能北海”(CESI BEIHAI)号LNG船停靠在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码头。(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国强力推动储气调峰能力建设与天然气消费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有直接关系。

在持续高压的环保政策驱动下,201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攀升至23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增量超过340亿立方米,刷新了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量历史记录。有机构预计,力度持续不减的“去煤化”将促使未来几年中国天然气需求保持10%以上增速,期间天然气供应将维持吃紧态势。

天然气专家杨建红称,预计今年天然气消费增量将在250亿—300亿立方米之间。在旺盛需求的刺激下,基础设施大干快上是必然。

中国十三部委去年发布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支持承担储气调峰责任的企业自建、合建、租赁储气设施,鼓励企业从第三方购买储气调峰服务,放开储气地质构造的使用权,鼓励各方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

不过,要在短期之内兑现大规模的投资,进而完成意见稿中提出的目标并非易事。

有燃气行业权威专家说,建设储气设施需要一定的地质和地理条件,而中国相关资源不足,且城市燃气行业也不具备这方面的专长。城市燃气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积累少、贷款成本高,而储气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势必导致供气成本增大、售气价格急剧上升,这意味着分散的、小规模的燃气企业只能选择小型LNG储罐,其建设成本将明显高于储气库。

建设成本和运营管理费用最终都会反映在终端气价上,这需要各级政府在土地、规划、税收、安监各方面的政策统筹配合,而这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协调解决的。

对此,陕西燃气设计院原院长郭宗华提醒,应该用专业的手段解决专业的问题,解决天然气冬季调峰问题需分工负责、有序中断有机结合,不宜“大干快上”。

相关中石油人士也指出,季节性供需不平衡问题,不仅仅是储备问题,市场机制也要发挥作用。“仅靠巨大的储备设施来解决季节性供需短缺问题会造成很大浪费,还会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

17日,中国储气库科技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公布:目前中国主要天然气消费区已建成储气库25座,调峰能力117亿立方米。截至当天,中国储气库已累计注气507亿立方米、采气387亿立方米,综合减排9200万吨。

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赵政璋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地下储气库在调峰和保障供气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明显的优势。他透露,储气库调峰作用覆盖10余省市,为2亿居民提供了保障。以北京为例,储气库向冬季首都提供了30%—40%的高峰用气量,为缓解雾霾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同时,来自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的信息显示,储气库建设和运营目前尚存在责任归属不清晰、成本效益不匹配、定价和监管机制不明确的弊端。

观察者网社评指出,《加快储气能力建设责任书》征求意见稿中透露的信息看,力求明确各方责任划分,以行政手段强力干预仍是当前中国决策层解决储气调峰问题的主要手段。

要使储气调峰能力获得大幅提升,需要海量投资,市场化的力量就不可缺位。

在天然气行业强调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当下,要攻克储气调峰这一影响天然气行业未来发展的大难题,首先应让市场手段和行政指令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政府需要在“行政指令”层面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市场条件,以提升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天然气大发展中来,而不仅仅是派发任务。

延伸阅读:

  • 天然气面临增长困局 中国今冬可能再次出现气荒
  • 是谁制造了气荒?央视直指双雄中石油、中石化
  • 中国南方气荒真相调查:缺的是市场不够多元
  • 南方多地燃气荒真相调查:垄断经营成根源
  • 天然气荒背后是否有“逼宫”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