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0101627814
电话:0756-3667786
LOGO

智慧城市案例100丨机械医师“博铭维”,精准听诊地下管网症结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8-02 分类:
了解那么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你对城市地下管网的管道机器人了解么。

2019年4月11日晚,受冷暖气流交汇影响,深圳市出现冰雹、大风、雷暴和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短时极端强降水导致深圳全市多个区域突发洪水。作业人员在暗渠作业时大雨突袭,16名人员被冲走,5人幸存,11人遇难。看到如此令人痛心的新闻后我们不由反思,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不能用特种机器人来代替人类从事高危行业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亿欧智慧城市走访了深圳市博铭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机器检测城市暗病

在交流的一开始,博铭维智能科技董事长代毅就告诉亿欧智慧城市,博铭维智能科技的使命就是,“用机器捍卫城市安全。”与大家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同的是,博铭维智能科技的机器人并不是大家所想的地面安保或者巡逻机器人,而是守卫地下管网健康的管道检测机器人(CCTV)。

机器人种类繁多,对于博铭维智能科技为什么会选择特种管道机器人行业,代毅紧接着向亿欧智慧城市解释道:“目前机器人分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类。其中工业机器人占据着机器人市场的主要发展地位,在我国市场占比超过80%,且巨头众多,不利于创业型企业进入。而服务型机器人除了需要技术,更多的是需要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控和运营,相比较之下,我们的团队更适合和向往对特种机器人技术的突破。”

其实早期的博铭维智能科技在各类机器人上都有尝试,例如消防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玻璃清洁机器人,但代毅最后选择进入并发力管道检测机器人赛道,是因为“城市地下管网检测这个行业,政策足够规范化,市场痛点大,需要机器去代替人工下井作业。”

管道非开挖检测机器人可以解决两大痛点:一是代替传统路面开挖式管道修复作业,减少费用,二是可以保障下井作业的检测人员生命安全。过去由于对地下管网检测技术水平较低,无法准确确定管道的运行状况和腐蚀情况,只好建设复线或采取人工检测来确保管道安全使用。这样,一方面需要昂贵的费用作为代价,建设复线或盲目更换管道。另一方面,通过人工下管道检修,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管道中存在对人体有害废水和空气,对人员的工作安全造成威胁。此外我国地下管网还存在雨污合排、老管道多的特点。

抓住这个痛点,博铭维智能科技全心全意专攻这一赛道,目前已解决管道高水位逆流、淤泥沉积约占30%-50%管道、海沙沉积河道、长距离箱涵等复杂检测场景的行业难题。代毅补充,管道检测好比管道医生,通过定期诊断,使外界了解管道运行状况,避免或减少管道事故发生,科学预测未来的运行状况,指导客户经济可靠的维护管道,变过去的不足维护、过剩维护为科学的视情维护。这样可以相对减少资金投入和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半路杀出管道检测的程咬金

此前国内的管网检测机器人市场基本被另外两家独占。随着14年成立的博铭维智能科技杀入市场,市场格局也由二分天下变成了三足鼎立。代毅笑着说道:“我们很像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而杀入市场的利器就是博铭维智能科技的新款机器人。

今年6月4日,博铭维智能科技在广东佛山,首次发布了全球首款针对城市管网复杂环境,而特殊设计的Gator-S1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可以说是博铭维智能科技解决非开挖检测行业和特殊环境检测痛点、难点的良药。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Gator-S1采用双动力螺旋式推进的设计也获得了独家专利,据说团队设计的灵感源于一辆苏联的坦克。

图为:博铭维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Gator-S1

博铭维团队目前拥有员工100多名,其中研发人员的占比高达75%。而代毅本人也是位不折不扣的技术狂人,集众多荣誉于一身。据亿欧智慧城市了解,代毅于2010年取得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于2012年取得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金融工程理学硕士,此外还荣获深圳市孔雀计划专家。在他带领下的团队此次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普通机器人面对管网检测特殊场景往往面临四大难题:一是管道底部1/3淤泥堆积情况下,轮式、履带式机器人无法前行检测;二是河道水面漂浮物泛滥,检测船的动力桨很容易绞进异物,导致抛锚;三是管道空间狭窄,不适合无人机飞行进出检测,容易坠毁;四是管道内空气质量差,有毒有害气体多,并且可能存在暗坑、突发洪水等隐患。

博铭维智能科技针对地下管网检测行业的痛点难点问题,专门组织研发团队立项进行技术攻关,自主研发出专门针对特殊复杂管道环境的全地形检测机器人Gator-S1,对比传统的轮式、履带式检测机器人的构造,Gator-S1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可在没做任何预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管道,具有轻便、灵活、快速、高效的检测能力。

Gator-s1由爬行器、线缆车、控制终端三部分组成,适用于DN600管径以上的管道、箱涵。爬行器具备IP68防护等级,可在市政排水管道、暗河箱涵、河流浅滩、沙地沼泽、高水位、高沉积油层的环境里作业,拥有卓越的管道环境通过能力。船体搭载可水平360°旋转的200W像素高清摄像头,提供1080P高清画质,使操控者有全方位观察管道内部的视角,搭配标准的300m至1000m浮力线缆。代毅表示,全地形检测机器人Gator-S1能有效填补长距离特殊管道检测的行业空白,减少人工进入特殊管道场景作业的几率。

此次拥有独家专利的机器人发布,也让整个行业和市场更深入了解了博铭维智能科技的实力。据悉,去年6月,国内领先的 VC 领头羊北极光创投向博铭维智能科技战略领投5000万人民币。这也是近年来在特种机器人行业较大的一笔融资项目。

此前投资方之一的华睿信董事长范嘉贵曾公开表示:“博铭维智能科技一直坚定思路,聚焦自主产品,打磨好地下管网的巡检机器人,逐步得到了行业用户的认可。这个年轻的机器人团队,不作秀不吹嘘不炒作,扎扎实实做产品。对年轻的博铭维智能科技充满信心。”

图为:博铭维管网检测全地形机器人Gator-S1作业场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城市地下管网检测机器人行业在我国拥有蓝海级的市场,除了技术上的完善,还有政策上的支持。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所谓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2017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而海绵城市的核心之一就是地下管网健康程度。代毅介绍到,城市地下管道维护分为:测绘、检测、清淤、修复,从上到下四个环节,博铭维智能科技负责的是其中的检测环节。博铭维制造城市管网数据链、设备链、服务链三大领域,共同构建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营物联网生态系统。

国家对地下管网安全十分重视,此前在《全国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实现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加强地下管线建设改造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全面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漏损严重、瓶颈管段的供水管网,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事故率。

目前,现有管网检测机器人技术日益成熟,博铭维智能科技现有管网检测机器人技术表现出色,但代毅坦言管网检测机器人行业是高技术壁垒行业,除了要克服垂直管道、复杂结构管道、变径管道等多种外在不利因素,自身的技术也仍需要不断的突破。

首先是能量供给。管道机器人以电能驱动为主,普遍采用携带蓄电池或是拖缆供电的方式,要么供电时间短,要么负载过重,都不适宜长距离复杂构造管道内的行进。因此方便持久的供电方式,会是未来研究重点。

其次是视频处理技术。目前机器反馈的视频都会通过电缆回传到显示器上由工作人员一帧一帧的去看,这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度有一定要求,而长时间枯燥的观看可能会引起一些重要信息的疏漏。代毅表示,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未来人工智能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结合将会是管道机器人发展的一个趋势,博铭维智能科技也为早已此做好了准备,此前已与中科院成立了AI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图像处理技术。

伴随着技术一起成长的还有市场规模,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在2018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结构中,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对特种机器人有着突出的需求。2017年中国特种机器人销售额达到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5%;2018年中国特种机器人销售额达到9.1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增幅再提高。虽然目前管网检测机器人在特种机器人市场占比不算太高,但随着新兴市场的不断催生,地下管网检测机器人在我国市场占比将不断增加。

代毅表示,博铭维智能科技未来会继续以“实现城市智慧管理与公共安全保障”为己任,并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为客户提供特种机器人行业之精品,为实现“中国制造、深圳制造”走上国际舞台而不断前行。